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63篇
  免费   1978篇
  国内免费   2717篇
林业   1960篇
农学   1895篇
基础科学   1446篇
  3250篇
综合类   12719篇
农作物   1792篇
水产渔业   1631篇
畜牧兽医   4446篇
园艺   1833篇
植物保护   1486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577篇
  2022年   1245篇
  2021年   1369篇
  2020年   1274篇
  2019年   1153篇
  2018年   892篇
  2017年   1428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1460篇
  2014年   1483篇
  2013年   1780篇
  2012年   2312篇
  2011年   2357篇
  2010年   2114篇
  2009年   1939篇
  2008年   1923篇
  2007年   1786篇
  2006年   1530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21.
以长沙县金井茶园种植的白毫早、槠叶齐、湘波绿2号为实验材料,研究纽翠绿腐殖酸液肥对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施用同一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春茶芽头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以及茶叶品质均有提升,且以白毫早效果最佳,春季茶芽密度、百芽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6.67%、11.94%和19.41%,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34.93%。同一品种(槠叶齐)春季喷施不同浓度纽翠绿腐殖酸液肥以稀释比例1∶400增产效果最好(32.36%);稀释比例1∶300绿茶品质提升效果最佳,氨基酸增加(28.32%),酚氨比降低(2.61)。  相似文献   
22.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多种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与引起梨树褐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病原菌的有效对靶关系及制定梨树主要病害防治流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叶片法与田间药效方法研究新型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毒力、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及其田间有效应用,建立替代梨树主要病害传统化学杀菌剂的防治流程技术。结果显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在离体叶片法下对褐斑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5%、30 d防效大于80%、90 d防效仍大于60%,兼治轮纹病菌其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辛菌胺醋酸盐、吩嗪α-2羧酸在离体叶片法下对黑星病防效大于90%且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田间药效验证1次用药后7 d防效大于80%、30 d防效仍大于75%。噻肟菌酯、硝苯菌酯、丙硫菌唑在离体叶片法下对白粉病的防效大于85%;田间药效验证3次用药后7 d铲除效果大于70%、30 d仍大于60%。丙硫菌唑对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均小于1 μg·mL-1;吩嗪α-2羧酸同时对褐斑、黑斑、轮纹病菌毒力EC50值小于1 μg·mL-1。针对梨树主要病害发生期,选用新型杀菌剂替代传统杀菌剂制定防治技术流程,其综合防效达到88.94%。不同新型作用机制杀菌剂在防治梨树主要病害上的应用,能够降低抗药性产生,同时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基于茎秆生物力学特性的油菜抗倒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用生物力学特性指标对茎秆抗倒性进行评价,进而指导油菜抗倒栽培,以华杂62和金油杂158为试验材料,基于不同栽培因素下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抗倒性,分析了栽培因素对油菜茎秆力学特性指标的影响及其与抗倒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菜抗倒性与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播期推迟,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分别减小15.31%、29.16%和13.88%,倒伏指数增大32.18%;随着播种密度增大,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而倒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均逐渐减小,而倒伏指数逐渐增大,与施氮量120 kg·hm-2处理相比,在施氮量为360 kg·hm-2下,油菜茎秆的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及剪切强度分别减小39.43%、19.40%和16.63%,倒伏指数增大16.36%。因此,播期提前、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控制氮肥投入,有助于提高油菜茎秆的力学特性强度,从而增强油菜的抗倒伏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油菜抗倒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文章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进行介绍,找出广西田园综合体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 提出解决广西田园综合体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广西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稳步 提升。  相似文献   
26.
新时期下,由于我国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当地基层群众综合素养不高、机械使用不当等原 因并没有形成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的习惯,在我国西南部、东南部等丘陵地带,仍然采用牛拉车等 较为落后的耕作方式,从而导致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提高种植效率,本文目重点就我国的农业机械推广 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7.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8.
利用塔什库尔干、吐尔尕特和乌恰3个气象站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单站升温过程数据库,用百分位法基于综合强度指标遴选出极端升温过程,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塔什库尔干等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强度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共出现489次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每年出现8.6次。塔什库尔干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持续3.6 d,以持续3 d的最多,占24.7%,吐尔尕特和乌恰以持续2~3 d的极端升温过程为主。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在7月出现最多,吐尔尕特在5月最多,乌恰在1月最多。(2)塔什库尔干综合强度最强的1次升温过程出现在2008年2月20—21日。东帕米尔高原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综合强度均在冬季最强。(3)57 a来,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57次·(10a)~(-1),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升温过程相对频发,年际间变率加剧。吐尔尕特与乌恰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4)57 a来,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强趋势,且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加剧;乌恰的过程强度略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平缓。总之,塔什库尔干7月的极端升温过程最多,57 a来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显著增多、强度显著增强,近年来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及强度的年际间变化幅度均加剧,造成东帕米尔高原区域融冰(雪)洪水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频发,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29.
中药对肉仔鸡脂质代谢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将120只1周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前3组(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喂以含1%的3种不同中药组方的饲粮,第Ⅳ组为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试验期6周.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血清TC、LDL-C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血清TC、LDL-C极显著下降(P<0.01),TG也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1);Ⅲ组血清LDL-C极显著下降(P<0.01),HDL-C则显著升高(P<0.01);试验Ⅰ~Ⅲ组血清总脂都极显著下降(P<0.01);与Ⅱ组相比,Ⅰ组血清LDL-C、Ⅲ组TC存在显著差异(P<0.01).(2)与对照组相比,胸肌组织中,各试验组TG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TC显著下降(P<0.05);腿肌中,各组TC显著下降(P<0.05),TG下降极显著(P<0.01);肝脏中各组TC、TG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Ⅱ组相比,Ⅰ组肝TG差异极显著(P<0.01);Ⅲ组胸肌TG、肝TG有显著差异性(P<0.05).(3)7周龄末鸡体重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差异极显著(P<0.01),Ⅲ组差异显著(P<0.05);Ⅱ组料肉比比对照组极显著下降(P<0.01).(4)肌肉中的营养成分,Ⅰ、Ⅱ组腿肌中粗脂肪比对照组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腿肌中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中药组方能不同程度地调整鸡脂质代谢,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鸡肉品质.在3个不同中药组方中,综合效果Ⅱ方最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